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裕固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今天起名网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裕固族,这个聚居在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甘肃省河西走廊上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就如同我们人的性格一样,时间流逝,慢慢地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脾气。你知道裕固族的传统节日和裕固族的风俗习惯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篷、棚圈,表示清洁吉祥。吃过年饺子后,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赠送礼物。送礼时,先将礼品装在精美的袋子里,上面用一块四方白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封盖,类似哈达,表示吉祥如意。晚上帐篷内灯火辉煌,举杯饮唱,通宵达旦。
从初一到十五为宗教节日的正月大会,寺院多举办酥油灯花展,僧人头戴牛头马面等假面具跳“昌木”(护法)舞,边跳边念念有词,场面十分隆重。
祭罕点格尔
祭罕点格尔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和立秋后举行。“罕点格尔”是一根细毛绳上缠各种牲畜毛和五色布条,下端有一个小白布袋,内装五谷杂粮,象征可汗与皇天,供奉在帐篷内右侧上方。裕固族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灾难,一年四季吉祥如意。祭祀时请一位自称是天神附体的男性“也赫哲”主持仪式。地上铺一块红毯,上摆九小堆粮食和九盏缠有绿、白、兰布条的酥油灯,毯子上端放一方桌,上供一个扎好的芨芨草墩子,中间插上缠有布条的柳枝,仪式开始时,先要点燃酥油灯和柏树枝,让其散发香味,“也赫哲”将一只绵羊刺腹,掏出心脏、割下羊头一并放在盘中敬供。接着用开水烫羊拔毛,将一些羊毛塞在草墩里。他手拿一把装有酥油、奶子的勺,口中念念有词,绕着地毯、方桌和供品转圈,众人尾随。然后将灯扒倒,细心观察灯花的形状预卜吉凶祸福,并告诫主人应注意什么。仪式结束后,主人用羊心、羊头酬谢“也赫哲”,并将羊一劈两半,一半留下家人食用,一半送给请来的客人。
祭后第二天清晨,主人将芨芨草墩送往一固定地点,一周后将草墩内的布条和柳枝取回包好,供放在帐篷内的神龛上方。祭祀罕点格尔的时候,禁忌持枪、牧鞭者进入帐篷,忌讳穿红衣、骑红马的人走近帐篷。正月祭罕点格尔,每一家都要单独举行仪式,立秋后祭罕点格尔,可以几家或一个牧民点合请一个“也赫哲”共同举行仪式。每当搬迁时,要用干净的毯子将罕点格尔包好,到达目的地,先将罕点格尔请入帐篷,才能搬其他东西。
剪马鬃节
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择日举行,一般为期两天。届时马主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还放置一座用炒面疙瘩垒成的7至8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里。塔表示四面八方平安富足。剪马鬃的剪刀把上也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
剪鬃仪式开始,家人牵来马驹,主人邀请客人中有经验的牧人执剪,客人互相推荐,自己再三谦让。最后,由一位公认的既善剪鬃又会歌舞的人开剪。他(她)一边剪马鬃,一边唱剪鬃歌。剪下的头一绺鬃毛,由他(她)亲自送进帐篷,敬献给“毛神”,祈求“毛神”保佑。献毕出帐继续剪,但得留一部分让其他客人剪。给主人家所有的满周岁马驹剪完后,大家进帐篷入席宴饮。酒歌对答,十分欢洽。主人尽量使客人多吃多喝;客人热情赞扬主人治家有方,牲畜兴旺。饭后,主人骑上刚剪过鬃的小马驹,奔驰而去,每过一家,都会受到别人的祝贺。剪马鬃,有点像给少年行成人礼一样受到普遍重视。
以游牧为生的裕固族,对马有着特别的情感。有一匹好马,对于一个裕固族男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裕固族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马会,在充满节日气氛的草原上,赛马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
祭鄠博
祭鄠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宗教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也有六月初一或四月二十一日举行的。裕固族鄂博是用五、六米长的松木杆子围插成的,它被视作是民族的保护神。届时,家家户户都来祭也以祈消灾灭难、平平安安。同时在鄂博土加一些新的木杆,木杆的尖端缠上羊毛。人们还将带来的奶酪、酒等洒在鄂博上,然后四周点火、焚香,请喇嘛念经.在被称为“神羊”、从小不剪毛的公山羊右肩部拴上红、绿布条www.qm84.com起名网,头上抹些酥油,再往它头、背上浇水,待其全身颤抖时宰掉祭鄂博。仪式结束后,羊背肉酬劳喇嘛,剩下的分给参加祭祀的人。
正月大会
正月大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最隆重的寺院聚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十举行,为期六天。届时,男女老幼身穿新衣,成群结队涌向寺院烧香,点灯。喇嘛把红枣撒在人群中,以示一年平安,万事吉利。僧人们还要戴假面具,着盔甲或绣花袍跳神,围观的信徒们虔诚跪拜。跳神者在唢呐、牛皮鼓、锣、钹等乐器的伴奏下,时而高歌,时而起舞。节日期间寺院还举办酥油雕塑展览。这些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生动逼真的山川图案和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还有佛经故事和历史人物等五彩缤纷的油塑艺术品,在十五晚上的灯火照耀下,显得更为珍奇迷人。
九月大会
九月大会:亦称“十月大会”,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聚居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为期三天,系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逝世日而举行的传统宗教活动。节前寺院墙壁及门窗都刷成白灰色以示纪念。节日期间寺院内正中挂宗喀巴像,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头,喇嘛、僧人诵经。寺院以手抓羊肉、油炸果子等食物招待参加者。
六月大会
六月大会: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佑。
四月大会
四月大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届时寺院的喇嘛、法台及僧人要闭斋,这期间喇嘛们禁止闲谈,忌食荤菜、辣椒、葱蒜,只喝些酥油茶;喝茶前还要漱口。开斋那天,附近的人都到寺院去,僧人首先漱口,然后,吃一种用大米饭拌酥油揉成的开斋团子,凡到寺院的人都要吃一点开斋团子。
食俗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牛、羊杂碎汤等。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
裕固族平时还喜将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饼、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饺,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许多饺子,然后冻起来,现吃现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时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种菜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肉肠和支果干。
婚俗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
戴头面由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送亲的马队就要出发/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之后,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他们甜蜜的生活。
丧葬习俗
裕固族的丧葬分三种:即火葬、天葬、土葬。过去部落上层和牧主、富户宗教上层和未成婚的女子都实行火葬。所谓天葬,即将死者放在山顶上,任凭野兽飞禽啄食,实行这种葬法主要是贫苦牧民。土葬是部分部落在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一种葬法。据说与图腾崇拜、古时木棺风葬和树葬有关,并有等级区别。有仰天腑地等形式的葬法。在近代实行木棺土葬各有同异。现在黄泥堡仍有天葬、土葬。现今的天葬是不成年的男女未婚夭折的才用此种葬法。火葬已寥寥无几。过去不管那种葬法都要请僧众念经超渡花费极大。现在也有少数念经的。
礼仪习俗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
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
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杂,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
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4378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历史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纥。回纥是古代突厥语“团结”、“联合”的意思,是他们的自称。公元745年,建立了回纥汗国,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在汗国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各游牧部落以回纥部为核心,逐渐融合团聚成为统一的回纥族。从那以后,回纥已经成为一个包括草原各游牧部落的古代民族的名称了。回纥汗国的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成为唐朝的属国。 公元84O年,汗国在天灾和外敌的夹击下崩溃。部众分几支向西、向南迁徙,其中一支沿弱水南下到达了河西走廊的甘州(今张掖)一带,被称为甘州回给,也就是日后裕固人的祖先。这支回纥人到895年占领甘州城,建立了独立政权。公元1208年,甘州回纥政权在西夏的进攻下崩溃,各部四散。其中一支退处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布泊、若羌一带,自称“撒里畏兀尔”、“撒里”“黄”的意思,因此汉文史籍又称其为“黄头回纥”。公元1226年,撒里畏兀尔人被蒙古军队征服。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在撒里畏吾尔地区设置安定、阿端、曲充三卫。15世纪初,塔里木盆地的叶尔羌汗国向东扩张,以武力推行伊斯兰教,信仰藏传佛教的撒里畏兀尔人被迫东迁,当时关外一些蒙古部落也与他们一起东迁到了祁连山麓,由于长期与当地汉藏等民族共同生活而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即今日的裕固族。
裕固族宗教
裕固族信仰喇嘛教,是属于剌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但是,裕固族的祖先在历史上曾信过别的宗教。在公元8世纪中以前,回纥人就曾信仰萨满教。他们崇拜精灵,崇拜祖先,害怕雷霆。还应时而产生了能预卜吉凶、呼风唤雨的男女巫师。后来,裕固族的祖先又先后信仰过摩尼教和佛教。
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妇女的头饰颇富有民族特色。当姑娘到了15岁时,要戴“萨达尔格”,意味着姑娘长大成人,可以婚配了。“萨达尔格”是在用红布做成的一块方形布牌上,缀以贝壳和各色珊瑚而成。 裕固族妇女有戴帽子习惯。这种帽子是用白色羊毛压制的毡子制成,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沿不宽,后沿微翘,前沿平伸,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垂在帽顶周围。有的还饰有各色花纹,戴在头上像一只倒扣的喇叭,很是别致。 未婚少女和已婚妇女的帽子略有不同:未婚少女的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上边缀以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它象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有彩色的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盛装的妇女,戴宽沿圆筒平顶帽,帽顶上垂下大红彩络。已婚妇女戴长形的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条辫子,一条垂在背后,左右辫由耳后垂在胸前。头面是三条,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是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的,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戴的头面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头面长短以身材高矮而定。 在阳光的衬映下,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显得格外华丽庄重,富有民族情调,走起路来,珠贝、银牌等头饰互相撞击,发出清脆和谐、富有节奏感的叮当声,十分悦耳动听。
裕固族语言
一种为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接近维吾尔语,被称之为“最古突厥语活化石”,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两种语言不通,各部落为了便于交流,还使用汉语。裕固族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裕固族建筑
他们住的是帐篷。这种帐篷是用耗牛毛编织的毛毡做成的。一般长约5米、宽3米、高2米,四周用牛毛绳拉紧固定。坐在帐篷里似乎能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但却不漏雨,且能遮风.帐篷内左侧是用原木搭成的贴地板床,大约占帐篷的一般,上面铺着厚厚的毛毡,这时全家人安睡、谈天、用餐之处,也是会客厅。帐篷的右侧就是厨房。他们烧的是干牛粪,这种燃料火力挺大。既没有什么怪味,也没有那种呛人的浓烟。
裕固族禁忌
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礼俗是必须懂得的。如果是骑马去,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离开时,不要出门就上马,而应牵着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马。假如带了枪支、弹药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进帐篷。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 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历史渊源
裕固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本民族文字失传,反而使其民间口头文学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不仅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而且与今日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
裕固族人民喜爱唱民歌。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行式上,既继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艺术特色
裕固族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它们没有明显的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也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因此裕固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它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由于"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失传,裕固族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的历史都要依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歌手来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因此它的民间文学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裕固族"曾经传唱着大量好听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萨娜玛珂》、《黄黛琛》、《路上的歌》、《说着唱着才知道了》、《尧达曲格尔》、《我只得到处含泪流浪》等等。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迁徙史、婚宴祝酒歌、裕固族的女英雄,以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的乡愁。
民歌特征
由于语言和居住地区不同,裕固族民歌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前者较多具有粗犷、奔放的气质,音调接近蒙古族民歌;后者则较平和、深沉,更多地继承了回鹘民歌的传统。
裕固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以羽、徵、商三个调式最为常见。由于歌词多为两句,所以曲调大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单句体亦占一定的比例,东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单词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出现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裕固族民歌中经常出现五度结构,一般说来,西部民歌比东部民歌更多采用这种手法来发展乐思。级进是裕固族民歌旋律线的基础,许多民歌差不多只由级进构成。跳进大多为四、五度上、下行跳进。
裕固族民间音乐作品结构简单,大都和古代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放牧、奶幼畜、垛草等)及风俗习惯密切地结合着。它的歌词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因此,裕固族民歌可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内容分类
裕固族民歌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依体裁、功能可以分成"小曲"、"号子"、"小调"、"宴席曲"、"酒曲"、"擀毡歌"、"奶幼畜歌"等。
肃南县已整理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124首)、《祝福草原》、《裕固家园》、《飘香的草原》等书籍和光盘、磁带。整理搜集了裕固族民歌资料三百一十多首。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民歌,虽有多种变体,但有固定曲调。主要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女英雄萨娜玛珂。据传,她是某位部落首领之妻,在一场与外部落的战争中,她毅然参战。足智多谋、武艺高强的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然而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她却身负重伤,香消玉殒。这首哀婉动人的民歌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无限追念之情。
传承意义
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
由于大量的裕固族民歌,是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时,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时即兴创作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裕固族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作为民歌承载体的裕固族歌手越来越少,大多数民歌已随歌手的去世而消失,裕固族民歌的传承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正经历着时代的考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裕固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张掖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因在肃州之南而得名,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包括全国90%的裕固族人口,是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雪山冰川、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幽谷深涧、丹霞地貌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裕固族民族风情、石窟壁画艺术、宗教文化。境内有“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七一冰川”,有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在这里你还可以体验到裕固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最佳旅行时间
春秋适宜
建议游玩天数
1天
当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语言
兰银官话、裕固语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旅游景点介绍
马蹄寺风景区: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北方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
马蹄寺石窟:马蹄寺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马蹄山中,这里山峦起伏,流水潺潺,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花草飘香,远在西汉初年,就是匈奴阿育单于的避署胜地。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迤逦近三十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晋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凿,先为郭的隐居讲学处,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时期曾有僧众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改名普光寺,寺内原存的金鞍、龙袍,系清代乾隆赐给的御物。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
文殊山石窟: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时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
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层,下层为方形台基,上面两层每面凿圆拱龛,龛内塑一佛像,龛外塑二胁侍菩萨,造像躯体健壮古朴。
问题一:裕固族是怎样的一个名族?(详细)
网友解答: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 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元、明时称 裕固族——历史
“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
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主要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群众使用;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的群众使用 裕固族邮票;再一种就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 上近似藏族。
裕固族居住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蔽天盖日的原始森林,生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在祁连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其中,裕固族生产的玉石最为著名。
问题二:裕固族舞蹈有那些特点?
网友解答:综合裕固族历史和舞蹈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在精神品格上乐观开朗、刚健向上,同时带有一丝的忧伤和追怀,尤其是辉煌之后长久颠沛的沧桑感,以及如何重建精神世界的困惑和希望;在舞蹈样式方面,主要是生活场景、节庆活动和宗教祈福,与整个裕固族生活世界相关;在舞蹈元素上,最主要受藏族和蒙古族舞蹈影响,具有相似的特点,但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不能因为相似而简单归于藏族舞或蒙古舞的大类之中;在舞蹈动作方面,最典型的动作是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上体是右手在上的顺分旗位,或手掌心向上、向下,中指稍向里收,好像按着帽顶,左手掌心向前,这几个动作主要是为了按住帽子。
问题三:裕固人有一半人说蒙古语,算不算他们是突厥民族
网友解答:按族源来说,应该是属于突厥民族分支的古代回纥-近代的维吾尔族的分支。
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称为黄头回纥,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语言上的影响应该与周边民族的影响有关,也反映了历史上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迁徙造成的民族融合的现象。据语言学家和民族学者的研究,东部的操蒙古语的应该是后来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融合的产物,而西部裕固族所操的突厥语支的裕固语则有很多古代突厥语言的痕迹,称为古回鹘语的活化石。
所以从历史、从民族语言、习俗等价值来看,还是把它算做古突厥民族的代表比较有意义。那些继续使用蒙古语系的裕固人可以成为民族交流融合后果的参考。
问题四:裕固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网友解答:大襟长袍,腰系红、蓝色腰带,过去在腰带上还挂有腰刀、火镰、火石、小佛像、酒壶、鼻烟壶、旱烟袋等物。在山区靠近藏族的地区,男子的服饰又受到藏族的影响,部分裕固族喜欢藏族服饰。妇女一般头戴喇叭形白色毡帽,或红缨帽,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后缘微翘,前沿平伸;身着高领长袍,外套坎肩;衣领、袖口、襟边用各色丝线绣有花边图案。妇女所戴的尖顶红缨毡帽和佩带色彩鲜艳的“大襟长袍,腰系红、蓝色腰带,过去在腰带上还挂有腰刀、火镰、火石、小佛像、酒壶、鼻烟壶、旱烟袋等物。在山区靠近藏族的地区,男子的服饰又受到藏族的影响,部分裕固族喜欢藏族服饰。妇女一般头戴喇叭形白色毡帽,或红缨帽,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后缘微翘,前沿平伸;身着高领长袍,外套坎肩;衣领、袖口、襟边用各色丝线绣有花边图案。妇女所戴的尖顶红缨毡帽和佩带色彩鲜艳的“
问题五:难道回鹘人都长的和汉族人很像吗?不是现在维吾尔族都是外国人模样吗?接近俄罗斯人长相,如果相貌不同那怎么裕固族人是回鹘人后裔呢?
网友解答:裕固族同汉等民族混合同化较深,所以长相也有所变化.你看新疆的俄罗斯族就知道了.由于长期和汉等民族混合,现在的俄罗斯族和俄国的俄罗斯族差别已经很大了,有些和汉族人都没啥区别了,甚至早不会说俄语了
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免费起名 浪漫的诗经取名 好听的名字大全 精准的名字打分
本文《裕固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由网友"gardenia"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qm84.com)

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小编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62896.com/22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