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珞巴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百花齐放,灿烂多彩。今天我们来走进珞巴族,新中国成立以前珞巴族内部分为众多部落,很难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民众的意愿将其定位珞巴族。珞巴族有着自己的语言——珞巴语,有着自己别具特色的歌舞文化,他们生活虽与我们大家不同但心却连着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了解珞巴族的传统节日和珞巴族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与珞巴族人民有更好的交流。
尼波布节
“尼波布”意为“盖田间小房子”。这是崩尼部落为夏收作物准备的节日。
昂德林节
珞巴语意为丰收节,珞巴族传统农祀节日。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临近节日,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谷物,做熟后请村中老人尝鲜,剩下的喂狗。节日期间,全村男女共同欢宴,晚上喝酒对歌直至天亮,歌词主要是关于农业的起源和男女的贡献。珞巴族认为是男子开辟地,才使妇女们有了可以耕种的田地,女子则发现了种子,学会了种田收获了粮食,酿出美酒,保证了民族的繁衍。这一节日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既庆丰收祈祥福,又祭祖先祀鬼神。珞巴族很重视收割期,一旦开镰收割,男子一早下地,一日三餐都不能同妇女在一个火塘吃。艰苦的收割期一完,自然要无所顾忌地尽情玩乐。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尼乌节
“尼乌”意为“开始播种”,可译作“播种节”。具体日期各户自定。
吉祥年节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珞瑜西部的珞巴人约于藏历二月过“旭独龙节”。过年这天,由“纽布”(巫师)手执一根贴满五彩羽毛的棍子,在村寨里挥舞念经,全村人围拢在一起欢歌起舞,祈祷丰收。年节期间,各家各户都拿出酒肉,在一起聚餐。老人对歌追忆部落的古老历史,青年人对歌表达爱慕深情。夜幕降临后,在熊熊篝火旁,欢歌笑语此起彼伏。珞瑜东 部的珞巴人在藏历十二月十五日过“调更谷乳术”节。人们把年前宰杀的猪、牛剁成一块块,分送给家族或母系的亲友,保留着共享劳动果实的古俗。牛肉吃完了, 头盖骨却不扔掉,要高高地悬挂在自己家中墙上,作为勤劳和富有的象征,世代相传。一些珞巴地区习惯在年节举办婚事,欢度节日又加婚筵喜庆,使人们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笼德节
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范围内举行的庆祝活动。三年左右举行一次,具体日期由纽布杀鸡看肝卜卦确定。
安地若木节
“安地若木”意为“庆祝割完早稻”。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生活习俗
粗犷的衣着。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性地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长刀和弓箭。佩戴长刀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它不单单是作为显示阳刚之气的装饰品,受自然条件的驱使,它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武器。珞巴族人不仅用它来抵御野兽和毒虫的袭击,而且用它砍竹木,架藤网桥,起房造屋甚至剪头发、裁剪兽皮……除长刀之外,弓箭更是珞巴族男子不能离身之物,是狩猎的主要工具。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待客礼节
珞巴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热情而有礼节。客人进门,他们总是让坐在火塘旁的上座,然后拿出他们喜欢吃的肉干、奶渣www.qm84.com起名网、养麦饼和酥油茶款待客人。珞巴人有一套招待客人的古老习俗,即主人给客人端出吃食时,客人必须吃完,主人才高兴。客人吃以前,主人还要先喝一口酒,先吃一口饭,以示酒和饭无毒和对客人的款待真诚。客人来到村里如遇上婚嫁喜事,就要和村里人一道去主人家表示祝贺,饮酒唱歌。珞巴人把能挽留住客人,讨客人喜欢视为光荣,如对待客人不热情或使客人生气走掉,就会遭到舆论遣责,被人瞧不起。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食俗
珞巴族生活习俗受藏族影响较深,日常饮食及食品制作方法,基上与藏族农区相同。喜食烤肉、干肉、奶渣、荞麦饼,尤喜食用粟米搅煮的饭坨,并喜以辣椒佐餐。
蔬菜有白菜、油菜、南瓜、圆根(芜菁)和土豆等。普遍嗜酒,除饮用青稞酒外,还常饮用玉米酒。
珞巴族狩猎一般都习惯于用野生植物配制毒药,涂在箭头上射杀野兽。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节庆习俗
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但大部分珞巴族都使用自己推定的历法。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各地年节的日期不一,一般定在每年的劳动之后。因此欢度年节都包含有庆贺丰收、迎新辞旧之意。
在年节前夕,家家都要舂米酿酒、杀猪宰羊,富裕人家还要宰牛。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届时要把宰杀的猪、牛、羊肉连皮切成块,分送给同族的人。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过节时,村落的住户要自带酒肉欢聚,全村男女老少席地围坐,或饮酒,或吃肉,歌声笑语不断,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婚俗
珞巴族由父母决定儿女的终身大事。
婚礼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杀三次鸡。第一次,杀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楼前新搭的木门悬梁上的两只鸡。杀完鸡,取出鸡肝,拿给珞巴巫师。巫师用舌头舔一下鸡肝看一眼,再舔一下鸡肝再看一眼,由此来断定新人今后的命运是好是坏,寿命是长是短。第二次,杀挂在院子里八根竹竿搭成的竹架上的鸡,还是取出肝脏交给巫师。巫师由此断定新人今后生儿育女的先后和数量。第三次,杀新郎家里的两只鸡。由珞巴族有儿有女的妇女把新人引进新郎家的木楼后开始杀鸡。这一次不同的是还要杀一口猪,先杀猪,后杀鸡。
珞巴族风俗习惯之葬俗
珞巴族家庭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力图以此慰藉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怀念之情。珞巴族多采用土葬和树葬,礼俗相当复杂,禁忌繁多,以示尽了孝道。
珞巴族多数实行土葬,因土里有金,故亦称金葬。挖长方形墓坑,用石砸实,不留足迹,放入死者生前铺垫的藤席和方块木枕。
病人去世后,通常由背尸人来料理。将死者头朝外,以示他已经“走”了。人死后,忌说死字,一般称“走了”、“老了”、“去世了”,或称“没有了”。在给去世者洗澡时,洗澡水中一般用艾叶和桂树叶,从头往下洗。寿衣不用皮毛和绸缎,怕来生变为兽类。衣裤的件数,忌单喜双,多是2件上衣,4条裤裙,都要以棉布为主。入墓时,要解开死者身上的绳带,拉直其身体置于坑内,头朝西,陪葬品全是他生前所用过的东西,如弓箭、装饰品、用具等。墓地周围架木篱笆,上盖草棚,并将猎人猎获的兽角等置于棚内,每天早晚各送一次饭酒,一般送7天,也有送一个月的。每晚烧堆篝火。
树葬即时称天葬。尸体处理和土葬相同,不能裸露皮肉。将胎儿状的尸体置于他曾经用过的藤筐里,根据死者遗愿悬于村头的树杈上。上搭草棚,遮雨防晒。珞巴人讲,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精灵的,人虽死了,尸体腐烂了,变成了虫子,但灵魂却去了“极乐世界”,变成了另一种有精灵的东西,比如悬葬,使他们早投生,快投生,变为富人和好人 。
几种葬法的背尸人一般由亲属充当。父母死由儿子料理背送,妻死夫送,如果家无合适的人则由亲朋背送,或请人或按死者弥留时指定的人背尸。送尸人与死者属相相同、相克和年龄相同的人不准背尸,如无他人,必须由以上人员背尸,那么,只好将背尸者的右脸抹白、左脸涂黑,挂上女人的项链,右边裤腿卷到大腿外,左腿不卷,才准背尸。发丧要请人杀鸡打卦、选择吉日。下葬那天,全村停止劳动一天,前来送葬、劝慰。背尸的方式是背靠背,背尸人手持一把刺条,边走边扑打,以免鬼怪跟随。
葬后一个月,嫁出的女儿和分家的儿子及亲戚携带酒、肉和鸡到死者家里慰藉。一年后,死者离家的子女赶一头牛,死者家中出2头牛,村里每户携带白酒、甜酒各一葫芦,村人共饮共食。牛角送到坟头上,以示哀悼。
父母长辈死后,子女一年内不戴耳环和其他装饰品,不能结婚,妻子一年内不能剪发,额前系一条红线,头上不准插花,也不能改嫁。
珞巴族其他特色风俗
生殖崇拜:许多珞巴人家门口有一个用恺木刻的男性生殖器物件,有一米多长碗口粗,龟头还涂了红颜色;进屋后天花板上也有这样的东西。珞巴人对男性生殖器很崇拜,据说一来可以避邪,二来表示人丁兴旺。
吃烤鼠肉下酒:珞巴人喜欢用烤鼠肉来招待贵客。烤老鼠都是当着客人的面进行的,主人用一截竹子从老鼠屁股里捅进去,放在火上烤,烤好后剁成段再配以佐料即大功告成;另一种方法是将老鼠连毛一起切成一段,放在竹筒中在火旁烤,什么时候来了贵客什么时候打开竹筒请客人食用,吃的时候把带毛的皮撕去就行了。
珞巴人喜欢以自酿的鸡爪谷酒待客,以示敬意。敬酒时,女主人跪在地上,用瓢端酒,客人喝一口,女主人添一次,酒碗始终是满的。最有意思的是,女主人在添酒前,倒一点在手心里,先喝一口尝尝,以示酒是干净的没有下毒。另外,珞巴人把饭菜放在半边竹筒里,用手抓吃,别有情趣。
万物之灵-“吾勇”:珞巴人的信仰叫万物有灵。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全和万物有灵有关,牲灵、神灵、鬼魂、妖魔等等,珞巴人称为“吾勇”。他们认为www.qm84.com,吾勇种类繁多,无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出猎、出征、外出交换等都须杀牲祭献山神。人们崇拜风、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现象。祭祀大地、森林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凡砍伐、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开仓等都要择吉日杀牲祭祀。珞巴人还有图腾崇拜,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等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珞巴人对图腾物有一系列崇拜仪式和忌禁,不准猎虎,视虎为他们的祖先,还有各式各样的宗教活动。
神秘的巫:巫师有卜卦师“米剂”和祭神跳鬼师“纽布”两种。“米剂”杀鸡取肝,从肝呈现的颜色、明暗、凹凸、平陷、圆扁及纹路的曲直、折向、起讫点等征象,判定吉凶、贫富、离合、寿缘、旺败、丰歉、触犯何种鬼神、所需何种祭品。“纽布”除具有“米剂”的职能外,还以祭神跳鬼的祷词、咒经、模拟动作、祭献牺牲和占卜等方式,为人怯危求安,免灾招益。另外,巫师还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种巫术活动。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杀或杀害他人,甚至无意猎杀了图腾动物,都要举行相应的送魂仪式,以求安稳,人们相信通过驱赶或模拟巫术,家人才能平安。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 。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已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1] 。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已的文化传统。
珞巴族历史
珞渝地区很早以来就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从远古时代起,珞巴族先民就生活在这一带,与藏族先民和门巴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远古文明。珞巴 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没有关于本民族历史的文献记载,在藏、汉文献中,也鲜有关于珞巴族族源和历史的记载。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一批考古工作 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考古发现,但它们尚不足以勾画出珞巴族先民活动的连续的历史轨迹。因此,关于珞巴族的族源问题,只能从喜马拉雅山区生成 的各部落丰富的民族传说中去探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珞巴族大概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带的古老群体中的一支或数支繁衍而来”,“在历史上珞巴族曾有一个 从北向南迁徙的历史过程。”
根据民族神话传说、藏族古代有关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珞巴族是珞渝地区古老的土著群体与西藏高原东部数支古老的群体融合繁衍而来。
珞巴族语言
珞巴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语支的归属,尚待进一进调查研究后确定。
珞巴语是由许多方言组成的。诸如:嘎尔话、邦波话、愽日话、凌波话、巴达姆话、崩尼话、市瑞话、民荣话等。愽嘎尔部落方言在珞巴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 专家们的调查研究做出的结论,珞巴语介于藏语与景颇语之间,具备自己语言独特的特点。居住在米林县的珞巴族和居住在墨脱县的珞巴族之间相隔数百里,居民往 来并不多,但他们操用的语言却有不少相同和相似之处。
长期以来,珞巴族同藏族往来较多,在语言上自然就要受到藏族的影响,从藏语里吸收不少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这种现象在近十几年表现的更为突出。因为同藏 族接触频繁,珞巴族学了使用藏语进行交谈。珞巴族聚居的小学里也用藏文进行教学,许多藏语借词进入珞巴语中。珞巴族青年和新成立起来的干部,通过广播、电 影、电视或者与内地的各族干部广泛接触,也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和汉文,因此也有一些汉语借进了珞巴语或者通过藏语吸收汉语借词,以丰富珞巴语的现代词汇。
珞巴族文字
珞巴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定。西藏民主改革以前,民间的记文、记事、停留在刻木(或刻竹刻)、结绳阶段、民主改革后,一部分入学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使用藏、汉语言文字。现在藏文、汉文是流行在珞巴族地区最普遍的文字。
珞巴族服饰
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尤 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的传统住房是石木结构的碉房,坚固耐久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他们在门上或屋内的墙壁上,画有许多避邪求福的图案。而墙上挂着的动物头首,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对猎手打猎能力的炫耀。
珞巴族的宗教信仰
珞巴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孕育和诞生珞巴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实土壤。由于各氏族部落生产环境有所差别及发展不很平衡,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因而各部落间原始宗教信仰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
在珞巴有的观念中鬼和神的概念没有明显的区分。他们把“鬼怪”、“精灵”、“神灵”、“鬼魂”统称为“乌佑”,即“精灵”或“鬼”。他们认为“乌佑”可以 凭附在任何自然物和人的身上,使自然物和人有了“精灵”和“鬼”的属性。“乌佑”种类很多,万物皆有,无处不在,左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 。
自然崇拜:从珞巴族原始宗教的历史发展看,大自然崇拜,是珞巴族先民最早的信仰和崇拜。在人们的观念中,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众多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有神灵。这种神灵各有分工,各守其职,互不隶属,都成为珞巴人的崇拜对象。
图腾崇拜:珞 巴族由于不了解自身的生殖规律,把人类的繁衍与自然界的某种动物、植物甚至使用的工具联系在一起,并把其中的一种视作至使用的工具联系在一起,并把其中的 一种视作与自身有着特殊、神秘的血缘关系。视作自己的祖先,因而便出现了图腾崇拜。珞巴族各部落信仰和崇拜的图腾各不相同,其中主要有虎、豹、野牛、野 熊、熊、猴、水獭、猪、牛、羊、狗、老鹰、乌鸦、布谷鸟,鸽子、蛇、太阳、月亮、刀等30余种。
祖先崇拜:这是珞巴族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它是在灵魂不死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其本质来说,也是对鬼魂的崇拜。
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只含民间音乐一类,属东亚乐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乐三种形式,以民歌比较丰富。珞巴民歌是诗与乐的结合形式,应用很广,且常常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所以民歌与民间歌舞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总体而言,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单纯朴素,具有较原始的风格、气质。
根据音乐体裁和民间的音乐分类习惯,珞巴民歌大体可分为庆典和叙事歌“夹依”(或“夹金甲”),礼俗歌“勃力”,征战歌“月”(或“达米达”),祭祀歌“亚里”和劳动歌曲等几类。
“夹依”相传是珞巴族最古老的民歌,在民间流传较广且深受群众喜爱。夹依一般在节庆、祭祀或宴请等较隆重的场合演唱,歌词以赞颂或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曲调深沉、肃穆,多为单句体,常见一领众和、边舞边歌的演唱形式,歌曲结尾处有众人以固定的衬词“夹金甲”相和。这类歌曲既能用于舞蹈也可专用于叙事,既有一领众和的形式也可用来独唱,音乐也因此而各呈特色。比如用于舞蹈的“夹依”,节奏鲜明,速度往往由慢渐快,音乐性格粗犷、豪放;用于叙事的“夹依”,既可载歌载舞也可只歌不舞,领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随歌词而变化,而合唱部分的旋律、节奏和速度则相对固定;专用于史诗性叙述的“夹依”曲调淳朴,具有很强的说唱性,节奏富有弹性等。
礼俗歌“勃力”与珞巴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内容有酒歌、婚嫁歌、丧歌等。它的唱词多侧重于抒情,曲调常用3/4拍或6/8拍,重拍常在第二或第五拍上,多为单句体,可独唱、齐唱或为舞蹈伴唱。每逢建房、乔迁、宴请或游乐等活动,演唱勃力酒歌是珞巴人必不可少的行为,人们用欢快的歌声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传递内心喜悦的心情。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珞巴地区通行买卖婚姻,被卖的女子嫁前有哭嫁习俗。这两种仪式中所唱的歌即婚嫁歌。丧事歌是丧葬仪式中悼念死者时哭唱的一种歌,也叫“哭歌”。此外,珞巴人也把描绘鸟兽形象的一类歌曲称作“勃力”。
“月”即征战歌或复仇歌,是氏族或部落之间发生械斗、战争时,为激励士气、同仇敌忾,而在出征前后唱的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珞巴氏族或部落之间常因各种矛盾而引发械斗,个体性的仇恨常会引发氏族或部落之间的复仇行为。出征当晚,全体出战人员要跟随部落领袖集合宣誓,由一人领、众人和集体歌唱“月”。
珞巴族民间常见的乐器有“达崩”、“折笼”、“共冈”(口簧、口弦)、锣、钹、鼓,以及一种独特的独弦胡琴等。达崩是一种竹制竖笛,设六个按孔,音量较小,音色清丽柔和,人们常在山野间或家中吹奏自娱,乐曲有《米都尔德崩米》、《涅马盖》等。“共冈”即口弦或口簧,用竹片刻制,有单片和三片两种,是珞巴族青年男女用于交流感情的乐器,也常用于自娱。它的音量虽小,但音色柔和悦耳。这两种乐器在民间流传最广、最受群众喜爱。
珞巴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无言的舞蹈和有言的舞蹈。无言之舞和图腾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以模仿图腾崇拜为主,动作缓慢粗犷;有言之舞则将歌词与一定的、程序化的舞蹈动作相结合,更多地表达出珞巴族人民劳动和生活的感悟。
珞巴族舞蹈中有原始的巫术之舞。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珞巴人相信万物有灵。通过巫术,人类可以和自然之灵沟通。这些舞蹈刚劲有力、情绪激昂、气氛严肃,表现了珞巴族人刚毅倔强的性格,以及同恶魔势不两立、顽强斗争的精神。
跳舞时没有乐器,姑娘们跟着巫师所唱歌曲的末句,重复合唱,并按着歌曲的节拍起舞。这些歌谣代代相传,通常讲述的是创世纪的宏大故事,例如人和动物的起源、箭的发明、毒药的发现、历史的传说和部落世系等。
珞巴族还有古老的生殖崇拜之舞。在农历正月时,巫师带领年轻小伙子各村巡游。路过田野时,巫师抛下大米粒,青年就挥刀而舞,同时举着竹制生殖器的舞者在地里跳起生殖之舞,意在预示丰收。
同样,珞巴舞蹈中也有激越的刀之舞。刀耕火种的生活之中,刀对于珞巴族具有特别神圣和重要的意义,对刀的钟爱和崇拜构成了珞巴族独特的风格。着名的珞巴刀舞表现了珞巴猎人兄弟们结拜或是打猎归来,分配猎物时的热烈喜悦之情,公平坦荡之风。舞蹈没有音乐伴奏,舞者全身猎装,披羊毛坎肩,戴熊皮压制的盔帽,帽后还缀有带眼窝的熊皮。
历史溯源
与生产的原始不同的是,珞巴族在民间传说、民族音乐和舞蹈方面展现出宏大的心灵和想象,拥有自己的伟大创世史诗和古老曲调以及根植于图腾崇拜的舞蹈,在整个藏区别具一格。
艺术特色
珞巴舞蹈有浓烈的原始崇拜特色,粗犷有力,刚健热烈。珞巴舞蹈根植于生活实践,生活环境因素对珞巴族舞蹈的影响很大。舞蹈创作植根于生活实践,其动作多以模拟动物鸟兽的形态和动作以及人们捕捉、驯养动物的欢快场面。
形式类别
珞巴族舞蹈包括许多男女边跳边唱的大型集体舞蹈,风格爽朗活泼,刚健有力。舞蹈“夹依”常在节日、婚礼、喜庆的场合集体表演,边歌边舞。此外还有“驯牛舞”,表演公牛的出逃和被抓获,驯服,牵牛归来等场面。除了模拟动物和生活场景之外,珞巴族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叫做“都怒”,一人领唱众人和,这是根据原始舞步进行加工升华的规范舞步,并具有体操的造型。
1、问:珞巴族民族目前大概有多少人?
答: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共有2980多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印接壤的河谷地带,1965年,珞巴族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单一民族。“珞巴”,在藏语里意为南方人,其先民几万年前就生存在西藏高原。由于居住分散,珞巴族内部又分为博嘎尔、凌波、邦波、达哥、达能、崩如、米新巴、米古巴、德根等20多个部落。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及多种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文字。
2、问: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服装、习俗、饮食、节日....要极简便的
答: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3、问:珞巴族民族分布大多在什么地方?
答: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隆子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人口数为2965.除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语外,其余通用珞巴语,但各地区间有方言差异.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4、问:珞巴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答:妇女上身穿麻织对襟无领窄袖短衫,外披小牛皮,下身围长及膝部的羊毛筒裙或草、棕毛编织物,小腿扎整片裹腿。
无论男女均赤足、留长发,额前的头发剪齐至眉际以上,其余披散在肩后。佩戴的装饰品很多,男子戴竹管耳环、铜质或银质手镯,脖子上套以各色串珠多达数十圈。
妇女除佩带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耳环和数十圈松耳石项链外,腰部周围还缀有很多海贝串成的圆球及银币、铁链、铜铃、小刀、铜片等,种类繁多,重达十几斤甚至几十斤。这些装饰品成为家庭财产多寡的标志。每逢节日,妇女们都会盛装出来相互媲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
5、问:珞巴族的田园房屋有哪些特点
答:一排排整齐的红顶民居,一户户精致的田园家院,在晨光沐浴中,牛和藏香猪在其间悠然地踱着步子,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平静、祥和。这就是我走进米林县珞巴族民俗村——才召村的真实感受,你会发现,这里不像一个村,而更像一个怡然惬意的田园式别墅区。
在中国,米林县是珞巴族最主要的聚居地。1977年,珞巴族群从南伊沟的深山里搬到拉嘎坡。1985年,因为拉嘎坡的地质条件不稳定和饮水困难,政府又帮村民从拉嘎坡搬到了现在的才召村。2006年,米林县委、县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对才召村进行了整村规划和重建。才召因为民族特色突出,成为了民俗村。
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免费起名 浪漫的诗经取名 好听的名字大全 精准的名字打分
本文《珞巴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由网友"gardenia"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qm84.com)

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小编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62896.com/21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