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文具店起名叫什么睿(文具店起名思路)

全盛时期,世界书局在全中国各大城市设分局30余处,北京分局旧址就是如今杨梅竹斜街的这座二层小洋楼。后沈知方因投资房地产失利,辞去总经理一职。1950年左右,世界书局的时代,宣告结束。

而今,小楼已作民居,住户在这里同建筑形成了彼此生命间的依托。里面的人们,不知道是否清楚建筑的故事,而建筑自己,却牢牢记住了每一个寒暑更迭,每一场胡同花落。

在胡同的中间,路南有一座三层的建筑,传统里带着几分洋气。深红的圆形拱门,门楣上石匾,白底黑字,名唤青云阁。据说,青云阁建于乾隆年间,1905年进行了翻建。现在看到的,应该是1918年兴建起来的。

看名字,就觉得这里会有不少故事。谁说不是呢,不少名人,都和这里结下过多多少少的缘分。

吃饱喝足休息够,从青云阁正门出来,鲁迅先生会买点日用品回家,去等着那些来找他谈闲天、论古今的三五好友了。

就这样,鲁迅成了青云阁的常客。当年青云阁的茶社,最出名的是玉壶春,不知道鲁迅先生常去的,是不是那一家。

当然了,既然杨梅竹斜街离着“八大胡同”不算远,那这里就免不了出现一些风尘女子的身影。话说当年和就是在这里相识后,才有了那么一场让人唏嘘伤情的凄美故事。

多少繁华,终究随着时间在空间里消失不见,青云阁见证了几个世纪的风流儒雅、热烈清欢,也是那一场场低吟浅唱该落幕的时候了。只是那些盘旋在胡同上空的故事,却依旧时刻浮现在今人的眼前。

酉西会馆

61号的门面是一座敞亮的金柱大门,虽然经过修缮,但还是可以凭借瓦垄间的衰草,找寻到沧桑的痕迹。从裂开缝隙的门板之间向院内窥望,杂物的随意搁置同偶尔飘来的饭菜香气,透露着一股生活气息。这里,在100年前,叫做酉西会馆。

1922年的夏天,一个出身行伍略显消瘦的青年,弃武从文只身来到北京,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文学梦,决定拼搏出一方天地。虽历尽艰苦卓绝,但命运总会青睐付诸努力的人们。到后来,高小文化出身的他,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个人,就是沈从文。

正是执着于这份信仰,杨梅竹斜街61号这座昔日平凡的会馆,走出了一个不平凡的沈从文。

衰草已黄,几易春秋,这条胡同,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戴着眼镜的消瘦青年呢?

东升平浴池

在胡同东边,有一家不怎么起眼的旅馆,外表很像是几十年前那种水泥外墙的办公楼。红色的大门,红色的刻字招牌,东升平宾馆。

不了解历史的话,指定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家级别相当于县城招待所的小旅馆,可是人家的前身,那就有些不一般了。

东升平宾馆,其前身,澡堂子。看到的资料上说,东升平浴池,原来是三层的砖木结构中式建筑,设备完善,清洁卫生,服务热情,而且还出售做工精致的面点,称得上是解放前北京城最好的澡堂子。

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是2012年启动的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第2阶段是2015年启动的杨梅竹斜街66-76号杂院公共空间营造项目;第3阶段是2018年启动的杨梅竹斜街智慧人本空间改造。

改造后的杨梅竹斜街,地面整洁宽敞,垃圾分类有序,它不像其他网红胡同一样人流密集,商户如云,千篇一律。而是每一家店铺独具特色,各有千秋,这里有民国风格的砖楼建筑,有老北京传统院落,有工业复古风的咖啡店,有日式和风料理店,有中国传统工艺品,有北京文化体验空间,有穿越时光的杂货铺。街坊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场面随处可见,民宅里的饭菜香穿过门洞触碰过往人群的嗅觉,走进咖啡店,点一杯手冲,坐在落地玻璃窗前,看着对面屋顶上几只晒暖阳的流浪猫,可治愈一切烦恼。在这条不足500米的胡同里,文艺范儿与市井气交织相融,和谐共生。

采瓷坊&乾坤空间

杨梅竹斜街26号,一家名为采瓷坊的店铺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赏,偌大的落地窗内陈列着一个用碎瓷片拼贴的旗袍,庄重而大气。这里更像是一处瓷器博物馆,从门口台阶到文创品,都是由碎片拼接而成,古韵十足。瓷器作为中国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采瓷坊将破碎的修复成工艺品,涅槃重生,以新的生命力和形态继续诉说着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

乾坤空间以文化展示和艺术体验为主题,大多以北京尤其是南城传统文化为重,将北京几百年的历史符号收集于此,以“国潮”形式展现给世人。乾坤空间的负责人告诉我,除了展示手工艺品外,也会定期开设一些体验课程,目的在于传播文化,无国籍、无背景、无年龄限制,所有人都可以前来体验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陶瓷修复工艺。所以,这里更像是手工艺爱好者的乌托邦。

“我们的与众不同在于,可以让大家近距离与古人对话。众所周知,瓷器一般只能在博物馆见到,透过一层钢化玻璃,只可远观它的美,却无法触碰它的真。在这里,体验者可以亲手抚摸每一片瓷片,感受它的质感,观赏它的纹路,窥探它的结构,再根据不同的器物体验不同的修复流程。”

无论是采瓷坊还是乾坤空间,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不追求营收,不在意利润,只愿让历史有迹可循。

杂货铺

如果说杨梅竹斜街是前门旁的宝藏胡同,那我愿意将这家杂货铺称为杨梅竹斜街的宝藏店铺。踏进店内,似乎穿越到了20世纪,小到铜钱,大到旧式电风扇,上万件收藏品静静地躺在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内,诉说着老北京的南城文化,见证着几十年的历史蜕变。

不知何时起,“复古”成为了年轻人钟爱的一个词,那些曾经被我们淘汰了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洗涤再次出现在眼前时,却显得弥足珍贵。就像这间杂货铺摆放着的物件,每个人进来可能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像是一颗时光胶囊,唤醒沉睡在记忆深处的一些过往。这大概就是老板热衷收藏的意义。

老北京兔爷儿

从杨梅竹斜街东口进入,第一眼就能看到老北京,窄小的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兔儿爷,唤起童心。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而现在,即使是北京人,也不一定都了解兔儿爷。

书籍、展陈、文创、咖啡、红茶,模范书局意图重新找回民国的文艺,所有陈列均为民国年间家具摆设,逆流而上的书局,除了找回昔日用手指翻阅指掌的阅读感之外,还有系列的雕版展演。由私人经营的古刻字雕版博物馆展示中心以及古旧书籍、新文化书籍交流之地,只为搭建传承和宏扬中华传统的文化平台。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爱好猫和瓷器的文艺女孩开设的好土瓷器,将猫的形态绘制在器具上,动静结合,为原本普通的器皿赋予了灵动性。除了做手工器皿,还定制宠物手绘瓷器,她们用专业的艺术审美打造出一件又一件精品,传递着她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好土瓷器旁边,是一家以书画为营生的店铺,店主大姐来自南方,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性格直爽幽默。大姐问我,你猜我的店为什么叫宋家书画?因为我家姓宋,从小热衷书画,便起名“宋家书画”。果然,非常直给的名字。

前门附近的胡同,我来来往往数十次,却独爱杨梅竹斜街,或许是美到极致的胡同名,或许是各具特色的文艺店铺,或许是自由慵懒的人间烟火气,或许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风貌,总有一点在吸引着我。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端木东舸 西柚

免费起名,添加微信:qm84com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小编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62896.com/1697.html